百龄干细胞

免费在线咨询

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及防控现状

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及防控现状

2025/05/10 13:39:31 · 6次浏览

参考内容

(1个)

建议仅供参考,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。

  •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(慢性病)流行呈现出发病率高、患病人数多、相关危险因素流行水平高等特点,不过在防控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,以下是具体情况:

    流行现状1患病率 / 发病率不断上升:几十年来,我国成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迅速上升。高血压患病率由 1959 年的 5.1%(≥15 岁)攀升至 2012 年的 25.2%(≥18 岁),糖尿病患病率则由 1980 年的不足 1%上升至 2013 年的 10.4%(≥18 岁)。此外,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,我国人群脑血管病自报患病率由 1993 年的 4.0‰上升至 2008 年的 9.7‰,冠心病自报患病率也由 2003 年的 4.6‰上升至 2008 年的 7.7‰。

    慢性病死亡率下降但占比增加:1990 - 2015 年,我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由 856.91/10 万下降至 635.55/10 万,下降了 25.7%。然而,心血管疾病、恶性肿瘤及慢阻肺死亡在死因构成中所占比例大幅上升。以这些疾病为主的慢性病死亡,已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的 86.6%。

    相关危险因素流行水平高

    吸烟问题严重:1996 - 2010 年,我国 15 - 69 岁居民标化现在吸烟率由 35.3%下降至 28.7%,年均下降率不足 0.6%,但人口增加,全国现有烟民规模超 3 亿。≥18 岁成年男性现在吸烟率仍高达 51.8%,25 岁以下年轻女性现在吸烟率呈略微上升趋势,72.4%的非吸烟者有二手烟暴露情况。

    饮酒需关注:成年人总体饮酒率呈下降趋势,但饮酒人群中经常饮酒者不在少数,每日饮酒者比例达 21.0%,且随年龄增长而上升,≥60 岁男性饮酒者每日饮酒率高达 48.5%,危险饮酒和有害饮酒者比例合计超 15%,农村地区饮酒强度高于城市。

    膳食不合理:与 2002 年相比,2012 年城市居民总能量摄入略有下降,农村居民变化不明显,但城乡脂肪供能比均有所上升,城市居民脂肪供能比已超推荐上限。居民烹调用盐摄入量虽有所下降,但考虑在外就餐情况,实际盐摄入可能未降,家庭人均食盐摄入量超 6g 的比例为 66.4%,农村高于城市。

    锻炼不足与静坐时间长:2007 - 2013 年,成年人经常锻炼率整体偏低,虽以每 3 年近 3%的速度小幅上升,但人群静坐时间呈增加趋势。2013 年,成年人总静态行为时间平均为 4.9 小时,18 - 44 岁年轻人最高,18 - 69 岁人群总静态行为时间较 2007 年延长 1 小时。

    防控现状

    政策支持不断加强2:《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》《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 2012 - 2015》《“健康中国 2030” 规划纲要》等政策文件,为慢性病防控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,强调政府主导、部门合作、社会参与,坚持预防为主、防治结合等原则。

    防控体系逐步完善3:截至 2023 年,我国累计建成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488 个,县区覆盖率超 17%;累计有 2880 个县区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,覆盖率达 97.3%。通过示范区建设,建立了政府主导、多部门合作的工作机制,完善了慢性病防控工作体系,规范了监测、干预和评估工作。

    健康素养有所提升3:公民健康素养水平从 2012 年的 8.8%提升到 2022 年的 27.8%,这有助于推动公众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,提高对慢性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。

    早诊早治和患者管理加强1:在慢性病高危人群筛查、早诊、早治方面的资金投入有所增加,开展了多个相关试点项目,促进了主要慢性病的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自 2009 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以来,针对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患者的健康管理项目,加强了患者的病情控制,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和早死。

    2025/05/10 13:44

相关阅读
友情链接